外貿企業出口退稅關聯號設計原理及應用技巧 |
[日期:2005/10/21 17:31:09] |
[瀏覽指數:7448] |
國家稅務總局自1992年開始研究出口退稅電子化管理,成立專門的出口退稅項目開發組,自1996年國家稅務總局出口退稅電子化管理系統全國推廣,成為稅務系統第一個全國統一的稅收業務管理軟件,前期以外貿企業出口退稅為重點,實行計算機審核審批。當時外貿企業出口退稅雖然基本政策一致,但在具體的數據計算及憑證管理上,全國各地存在多種方法,基于全國情況的統籌考慮,出口退稅項目開發組提出并在系統中實現了“移動加權平均”的基本設計,各地退稅機關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利用系統靈活的配置功能,演繹出“區域性加權平均”等方法。 隨著對外貿易的發展,計劃經濟色彩越來越淡,訂單式業務成為主流,外貿企業核算日趨精確,要求出口退稅提供相應的簡便易行、又帶有廣譜效應的解決辦法,為此,出口退稅項目開發組于1999年在原先“移動加權平均”和“單票對應法”的基礎上,進行全新優化設計,取消“移動加權平均”,對外貿企業出口退稅全面實行重新設計的“單票對應法”。“單票對應法”順應對外貿易行為特征,具有計算簡便,易于掌握,減少疑點,利于復查,提高出口工作效率等優點,因此外貿企業出口退稅目前全部使用此方法申請辦理出口退稅。此次調整,重點提出并規范了“單票對應法”、“關聯號”、“分批申報單”、“申報年月與批次”等幾個基本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成為至今為止的外貿企業出口退稅管理的重要基礎。 “單票對應法”是指出口報關單(出口退稅專用)、外匯核銷單(出口退稅聯)和增值稅專用發票抵扣聯(消費稅產品退稅還包括專用稅票)、出口發票(總局最新政策可以不報)等一一對應,退稅出口數量等于進貨數量,無論是出口或進貨不保留結余。使用“單票對應法”的前提是進貨數量等于出口數量,若出口數量大于進貨數量時,須等進貨充足時,申報退稅,否則視同放棄多于出口數量的退稅;若進貨數量大于出口數量,可以采取將多余的進貨進行分批,結余部分留在以后申報。 “分批單”指外貿企業采用單票對應法申報退稅時,如進貨有結余,則需要將結余部分開具分批單進行分割,以此反映結余進貨金額的票據。分批單作為進貨憑證的替代物,具有進貨憑證的地位和效力,它等同于進貨憑證可以申報退稅。 由于全國各地對外貿企業管理存在多種地區性的概念和不同理解,出口退稅項目開發組提出了“關聯號”這個純邏輯性概念,用來表示一筆“出口業務”,構成申報退稅的進貨和出口的關聯關系,同時也作為出口退稅申報、審核的最小單位,一直沿用至今。 一、關聯號的基本含義 作為外貿企業,在申報退稅時,應先進行業務的配單,即先將用于申請退稅的原始憑證收齊,然后根據其業務發生的真實性和關聯性,進行進貨憑證與出口憑證的關聯對應,保證出口退稅的準確。 “關聯號”就是將退稅憑證組織在一起,使購進與出口有了對應關系;“關聯號”是進貨數量和出口數量對應的橋梁,是僅用于單票對應方式下的進貨業務和出口業務的唯一關聯,以關聯號為最小出口退稅申報、審核單位,每筆計算出口退稅額。即同一關聯號下,進貨和出口數量等同。 二、關聯號下退稅計算 關聯號下的退稅計算是:在關聯號內按同一商品碼進行加權平均計算每筆出口的實際退稅額,出口和進貨均不結余。 根據出口企業設定的關聯號,系統將該關聯號下的所有增值稅發票按商品代碼加權平均,計算出平均單價及平均退稅率,再與該關聯號下報關單出口數量乘以平均單價再乘以平均退稅率計算出企業的出口退稅額。 進貨采取按同一商品碼下的商品匯總生成“平均單價”、“平均退稅率”以及退稅進貨的總數量、總計稅金額、總可退稅額。平均分配至出口數量中計算出口退稅額。 1、對于一票出口對應一票進貨和多票出口對應一票進貨方式 應退稅額=∑出口數量×單價×退稅率 2、對于一票出口對應多票進貨,按相同商品代碼計算 應退稅額=出口數量×加權平均單價×按進貨計算的平均退稅率 加權平均單價=∑每筆進貨計稅金額/∑每筆進貨數量 按進貨計算的平均退稅率=∑每筆應退稅額/ ∑每筆進貨計稅金額 3、對于多票出口對應多票進貨的計算 應退稅額=∑出口有效數量合計數×加權平均單價×按進貨計算的平均退稅率 出口有效數量合計數=∑關聯號內每筆有效出口數量(《=∑關聯號內進貨數量》 加權平均單價=∑關聯號內每筆進貨計稅金額/∑關聯號內每筆進貨數量 按進貨計算的平均退稅率=∑每筆應退稅額/ ∑每筆進貨計稅金額 申報系統中的進貨出口數量的關聯檢查主要是對進貨數量和出口數量進行一致性的檢查,檢查會列出詳細的錯誤信息,如:關聯號、商品代碼、進貨數量、出口數量等。目的是找出錯誤以便于提醒外貿企業進行修改。 出口商品換匯成本是指:商品出口凈收入每美元所需要的人民幣總成本,即用多少人民幣換回一美元。 出口退稅審核系統換匯成本計算公式: 出口退稅出口明細申報表中同一關聯號項下同一商品代碼下每筆出口的換匯成本= [計稅金額+計稅金額×(征稅率-退稅率)-應退消費稅]÷美元出口額 出口退稅申報系統換匯成本計算公式: 出口退稅出口明細申報表同一關聯號項下同一商品代碼的換匯成本= [∑計稅金額+∑計稅金額×(征稅率-退稅率)-∑應退消費稅]÷∑美元出口額 進貨采取統一商品碼下的商品按照進貨數量對計稅金額進行加權,平均分配至出口數量中計算出口退稅額。 消費稅的計算根據提供的消費稅專用稅票計算,采取從量定額計算和從價定率的復合計稅方法的,應退稅額=銷售數量×定額稅率+銷售額×比例稅率 三、關聯號的基本設計規則 關聯號由10位數組成,即申報年月(4位,前2位年份,后兩位月份)+部門碼(2位)+順序號(4位),若不分部核算,則用0補齊。例如:某外貿企業2005年6月份01部門購進一種商品全部出口,申報出口退稅時其關聯號為0506010001;若某外貿企業2005年3月份購進一種商品全部出口,申報出口退稅時則其關聯號為0503000001。 根據上述對關聯號基本含義的闡述,在一次申報的同一關聯號內同一商品代碼下,存在四種進貨與出口的對應關系: 1、 一票進貨對應一票出口,簡稱“一對一”; 2、 一批(多票)出口對應一票進貨,簡稱“多對一”; 3、 一票出口對應一批(多票)出口,簡稱“一對多”; 4、 一批(多票)出口對應一批(多票)進貨,簡稱“多對多”; 對于“一對一”情況,關聯號的編制,例如:某外貿企業2005年6月份01部門購進一種商品全部出口,申報出口退稅時其關聯號為0506010001;若某外貿企業2005年3月份購進一種商品全部出口,申報出口退稅時則其關聯號為0503000001。 對于“多對一”、“多對一”、“多對多”的情況的編制原則舉例如下: 某外貿企業2005年3月份03部門出口業務如下: 購進商品代碼為(百葉窗)39253000兩筆,一筆1470千克,計稅金額為71567.98,一筆436.5千克,計稅金額為15292.78元,退稅率13%;購進商品代碼為73089000(鋼鐵鑄件)一筆2025千克,計稅金額62633.25,退稅率為13%;購進商品代碼為64021900(鞋底)兩筆,一筆1400雙,計稅金額為50854.70元,一筆2400雙,計稅金額為87179.49元。本月全部出口,假設三種商品全部出口,在一張報關單上分六筆。 則外貿企業申報退稅時,編制的關聯號如下所示: 進貨:關聯號 順序號 商品代碼 數量 0503030001 0001 39253000 1470 0503030001 0002 39253000 436.5 0503030001 0003 73089000 2025 0503030001 0004 64021900 1400 0503030001 0005 64021900 2400 出口: 0503030001 0001 39253000 1400 0503030001 0002 39253000 506.5 0503030001 0003 64021900 500 0503030001 0004 64021900 3300 0503030001 0005 73089000 1500 0503030001 0006 73089000 525 四、如何合理應用關聯號 1、關聯號的應用原理 關聯號是外貿企業出口退稅申報、審核的最小單位。通常,一筆業務的出口退稅由增值稅發票、出口報關單、核銷單、出口發票四個憑證組成,即所謂的兩單兩票(按現行規定出口發票不是必報項,但大部分地區為企業方便仍采用報出口發票的方式),這四個憑證反映了該筆業務的購進貨物、出口情況。在電子化管理系統中,關聯號就是將這四個憑證組織在一起,使購進與出口有了對應關系。根據出口企業設定的關聯號,系統將該關聯號下的所有增值稅發票按商品代碼加權平均,計算出平均單價及平均退稅率,再與該關聯號下報關單出口數量乘以平均單價加再乘以平均退稅率計算出企業的出口退稅額。 2、關聯號的巧用 關聯號顧名思義就是要真實反映進貨和出口對應關系的單位,巧用關聯號可以有利于外貿企業財務核算的準確,保證單筆出口退稅的及時,減少錯誤幾率,迅速查找疑點原因。因此,如果出口企業根據業務的實際情況,設定的關聯號下的單據張數越少,系統計算出的加權平均單價就越接近企業增值稅發票的單價,每筆出口數量的退稅額也就越接近業務的真實狀況。這種設定對于企業來說具有重要意義,如果有換匯成本過高或者過低,企業可以很迅速找出到底是業務本身有問題還是數據錄入有差錯,如果是業務本身有問題,財務部門可以形成快速反應機制,制止此項業務的延續。 五、應注意的問題 無論進貨或出口,其序號和關聯號中的序號不是等同的。序號是在關聯號下設定的,代表其某一種貨物進貨或出口的次數。而順序號是對同年同月同部門出口的不同貨物之間的順序。序號可以是本次申報的排序,順序號可以是每個關聯號的排序也可以是本次申報全部數據的按序排列。 一個關聯號內的進貨或出口票數過多,其發生錯誤的概率相對也較多,若一個關聯號內其中一筆數據產生錯誤,則影響整個關聯號內的數據無法通過,影響退稅進度,因此建議外貿企業在申報退稅時盡量采取“一票進貨對應一票出口”,保證業務的真實和退稅的及時準確。 鑒于國家稅務總局出口退稅項目開發組目前正在研究優化外貿企業關聯號及換匯成本的業務處理規則,在出口退稅申報系統技術支持網站--中國出口退稅咨詢網上以“如何優化外貿企業出口退稅關聯號及換匯成本業務處理”為題,面向全國出口企業及稅務機關發起討論,征集全國意見,關于此部分的詳細內容在即將出版發行的《出口退稅從入門到精通立體圖書》之《外貿企業出口退稅從入門到精通》中有更為詳盡的原理及操作技巧的闡述。
|
|
|
|